培养孩子生活的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

    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,不少小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升学的一年级学生感到不适应:上课迟到、昏昏欲睡、铃声响了不知道该干什么、放学文具丢了……教育专家表示,这是“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学习、生活习惯问题”,家长要协助老师帮孩子尽快适应,习惯比知识更重要。

    最好晚上睡早点

    小学一般要求在8:30以前到校,而且要在家吃早饭,这样孩子早晨起来的时间就提前了。中午,小学的休息时间一般是2个小时,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。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,听课质量也不理想。

    对此,有专家称,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,最好让刚入学的孩子在晚上8点半左右入睡,到高年级也不超过9点钟。

    用铃声培养时间观念

    “上小学以后,多了一种声音——铃声(现在通常以音乐代替)。有的孩子不知道铃声是干什么的,有的听到铃声还想再玩一会儿,不愿意进教室”,武珞路小学一年级雷老师表示,这是由于刚入学的孩子时间观念还不够强。

    专家称,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,除了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钟,可以在家刻意地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,比如,2点了,该睡午觉了;5点了,该吃晚饭了;8点了,该洗澡了。一段时间以后,孩子就会明白,到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,不能够拖拖拉拉,也不能够随意改动。

    让孩子独自处理自己的事

    上学以后,需要自己保管和记住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,许多小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,缺乏独立意识。常有学生橡皮擦、铅笔等掉了不愿意去捡,这样一学期下来老师那里有大量的文具没有人认领。

    专家称,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,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,丢了可以再买,但自己的东西自己独立保管好,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。父母可以让幼儿自己收拾和摆放自己的玩具,同时让孩子独立去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,比如明天的作业和要带的东西。即使孩子忘记了,家长最好也不要提醒,老师会批评他,有过几次教训后,孩子就会明白,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。

    参加班级劳动让小手灵巧起来

   刚上小学一年级时,班级劳动情况,大多都是家长替孩子在做,如擦桌子、扫地、擦黑板等,这些活动家长应该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代劳。

   专家称,孩子如很少参加班级劳动容易遭受挫折。所以,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,父母就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,让他们的小手灵巧起来。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857)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