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经常发脾气出现负面情绪怎么办,需要从小培养起!

    

父母要从小关注到孩子的情绪,并带领孩子去认知自己的情绪、与情绪做朋友,学着表达自己的情绪,恰当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,这样的孩子更少被情绪困扰,长大后也更容易获得个人成功和幸福。

    下面大致介绍下不同年龄孩子的情商培养主原则:

    1、0~1岁无条件积极关注

    孩子出生后的一年,是他一生的开始阶段,在此阶段父母不只要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觉等基本需求的满足,还肩负着教养孩子的责任—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,满足孩子的情绪渴求。

    1岁前的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,大约从4个月起,孩子的情绪就开始萌芽了。父母多用平和的声音跟小宝贝们说话,多给他们肢体上的安抚,灵敏地对孩子每一次的“呼唤”做出及时回应。要相信,1岁以前的宝宝,怎么宠都不过分。

    当孩子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,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时,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,为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    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深层的认知是来自的父母的。

    一岁前,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爱,孩子内心深处就会笃定这个世界对自己是善意的,他才不会害怕,愿意主动向外探索;

    反之,孩子的需求、呼唤不被关注和满足,他的内心就会有“父母不爱自己、随时可能抛弃自己的”担心与恐惧,这样的孩子内心会一直被焦虑包裹。

    焦虑不安的他们会怎么做?缠着父母、粘着父母,会用哭闹、犯错、发脾气来试探父母的爱,以此证明自己是被在乎被爱的。

    注:唯有爱最治愈!

    孩子出现发脾气等负面情绪时,父母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情商

    2、2~3岁引导孩子觉察和认知自己的情绪

    2岁左右,甚至一岁多开始,孩子们进入人生的“第一个逆反期”,父母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是怎么说也不听,“不”字当头,以拒绝父母、跟父母唱反调为主旋律。

    从心理发展上来看,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    孩子开始意识到什么是“我的”、“你的”,但受限于心理发展水平,这时的孩子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点的,通过逐步建立对外界特定物品的所有权,去确认自我的位置,和“势力”范围。

    也因此,3岁前孩子都不太爱分享,他们常常会说:这个玩具是我的,而那个不是;这些衣服都属于我,你们不能碰;这些好吃的是妈妈做给我的,我不想分给你们吃,等等。

    只是这个过程很容易被大人判定为“不好的”、“自私的”、“不妥当的”。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,情绪方面更容易呈现冲动性,感情起伏大,“愤怒”的情绪多。

    对此,父母需要尝试去理解孩子和接纳的情绪,同时也需要带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绪。

    孩子出现发脾气等负面情绪时,父母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情商

    在这一点上,《了不起的妈妈》中,胡可的做法就很值得父母们借鉴:

    马上就要吃饭了,但是小鱼儿却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新玩具,他要求妈妈马上把新玩具组装成机器人。被拒绝后,小鱼儿马上情绪爆发,这时胡可温和而坚定地说:“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‘变身’,你很想让它变成拿着武器的机器人,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,这是规则,你要遵守规则。”

    节目中,小鱼儿多次闹情绪,胡可必定会在第一时间送上“我知道……”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,却是在向孩子表达她在理解孩子的感受、接纳孩子的情绪,这对孩子来说,就是爱的表达,是需求的被看见。

    当然,接纳不是纵容。父母接纳的是孩子情绪,但对孩子行为的引导上,该引导仍然要引导,该规范仍然得规范,但因有接纳和共情在先,之后的教育就顺理成章,而且跟容易成功了。

    注: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,父母的倾听和认可十分重要。

    孩子出现发脾气等负面情绪时,父母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情商

    3、3~4岁鼓励孩子用恰当方式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

    经常有父母说,这个阶段的孩子是“人来疯”,越是阻止越是闹,高兴了就大喊大叫,不高兴了就拳打脚踢。

    这是孩子在用行动和语言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绪。

    但同时,这个阶段孩子也开始尝试接触他人,走出小家庭,迈出小社会,因此,社会化能力培养成为他们成长中重要一环。

    3岁起,孩子需要逐步学习与人合作、跟他人更和谐地相处,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教给孩子哪些行为更容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,哪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。

    孩子出现发脾气等负面情绪时,父母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情商

    这个过程中,父母需要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,对孩子的积极情绪多予以认可;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开始感知“美”和“幽默”。

    父母不妨多带孩子走出家门,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小伙伴,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去认识接触“美”,可多陪他们通过运动、阅读、音乐、绘画等渠道表达自己的情绪,而不仅仅是哭闹、发脾气等肢体动作的简单宣泄。

    有学者说过:“肢体上的暴力,很多时候是为掩饰词穷,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精力和情绪。因此,孩子受到的文字刺激越多,就越不需要去侵犯别人。”

    注:这个阶段,父母一件很重要的是,是带领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情绪:我怎么了,我的情绪是什么,我想要将我的情绪说出来。

    4、4~6岁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,鼓励孩子的社会性发展

    这个阶段的孩子,父母反映会有很多坏毛病,比如喜欢骂人、喜欢说脏话,喜欢撒谎等。对此,父母需要更多耐心、并给予孩子更多关注。

    一方面孩子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,吸引大人的注意;另一方面,孩子并未意识到这种方式不好,是错误的。

    要看到,孩子有了社会性发展需求,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,希望跟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。比如,他们不仅希望父母关爱自己,还希望得到小伙伴或幼儿园老师的喜欢。

    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,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;如果孩子害怕老师,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。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,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。

    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,都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。

    这个过程中,我们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,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,要积极关注和疏导;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。

    比如,孩子哭诉小朋友为什么不跟自己玩了,

    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分析是怎么回事,是小朋友生病了、不舒服不愿意说话了,还是自己说了或做了什么让对方不高兴的事,对方不理自己了;以及引导孩子去思考怎么办。

    注:这个阶段,父母需要带领孩子去分清情绪和行为,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,以及思考如何做,并协助孩子选择恰当的解决办法。

    孩子的情商培养,并非一日养成,需要父母一点点一步步带领孩子去感受、去认知、去回应,去解决,这样才可能养出高情商孩子。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2196)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