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我考了第二名”,“你个垃圾!”:逼孩子优秀,是父母最大的残忍

    

1

“优秀”这个词,从我们小时候开始,便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。小时候比成绩,长大比工作,工作了比谁职位高、挣的钱多,比房子车子对象,有了孩子比孩子......

    家长们习惯把优秀挂在嘴上,他们眼中优秀的定义=成绩好+工作好+挣钱多+娶到白富美/嫁给高富帅......在我们的潜意识里,也形成了一点:只有力争优秀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。

    殊不知,我们口中的优秀,也渐渐变了质。甚至变成了一种近乎偏执的自我要求:要优秀、要力求完美,不能犯错.....可这样的优秀,真的好吗?

    2

    这个社会竞争那么激烈,如果你不优秀,怎么跟其他人竞争?

    确实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好像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:

    如果你成绩不好,就进不了更好的学校;

    如果你业绩差,就无法得到领导更多的赏识;

    如果你赚钱不如隔壁老王的儿子小王,也会容易被父母唠叨......

    优秀成为了一种护身符,但同时,优秀也变成了一种讨好:如果我成绩不好,我就容易让父母失望,就进不了更好的学校,这样会让我自己变得落后。

    在这种环境中,优秀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强迫。很多人会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,而觉得自己“不够优秀”,对于自己感到失望,甚至觉得自己活的特别费劲。

    我认识一个朋友,叫欢欢。在我们眼里,她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存在:长相甜美、985名校毕业、月薪两万......

    但欢欢却总是自己挑剔自己:“虽然我长得还行,但是我身材偏胖;虽然我是名校毕业,但是我没有考到伯克利的研;虽然我月薪两万,但是我早就有同学自己开公司了.......”

    听起来,欢欢好像在跟人炫耀。可实际上,这些都是她内心的真实反应:我真的不够优秀,总有比我更优秀的人存在。

    所以,尽管大家都觉得欢欢已经很棒了,可是在她自己的眼里,她总是看不到那个优秀的自己。她甚至因为一次做错事,领导说了她几句,就不停地钻牛角尖:“会不会因为我做错了这个事情就把我炒掉?”她的不自信表露无遗。

    毫无疑问,欢欢是个优秀的人。可是她这一种优秀,却成为了她沉重的负担。这种优秀容易让人这样评价自己:真实的我不配得到爱,只有我优秀了才配得到爱。所以要不断逼着自己优秀,才可以活得不那么战战兢兢。

    于她而言,优秀反而不是成为了一种自发的行为,而成为了一种对批评和否定的防御。为了不被别人否定,欢欢只有努力让自己向上爬,才能在别人的赞美中活得更好。

    殊不知,这样的优秀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别人眼里对自己的肯定。这样活着,真的太辛苦了。

    3

    前段时间,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一事,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    24岁的吴谢宇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的学生。三年前,他将做老师的亲生母亲谢天琴杀害,并用塑料薄膜把母亲的尸体裹了100多层,每一层中间还细心的放有活性炭吸味道,整个房间也密封得很好。

    吴谢宇△

    房间里还装有远程摄像头,装设备的人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,随时可以监控家中的一举一动。

    处理好母亲的尸体后,他替母亲撰写了辞职报告,谎称自己和母亲去了美国。

    在这期间,吴谢宇还在社交平台上和朋友继续维系着联系,说自己回了趟老家,而且家人发生了一些变故,在语气中也完全听不出异常。如果不是谢天琴的尸体被吴谢宇的舅舅发现,这起犯罪称得上是完美犯罪。

    但令人咂舌的是,这个弑母的杀人犯,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堪称完美。

    据环球时报报道,曾教过吴谢宇的福州一中老师李茵说,自己在得知消息后一夜无眠,甚至还保持着一点希望:“会不会是弄错了?”

    众人对吴谢宇的印象,还牢牢打着“自律”“热心”“高智商”的标签。李茵甚至说:“如果非要说他有什么缺点,我只能说,他的缺点就是看上去似乎根本没有缺点。”

    他由福州保送北大,并在北大年年获奖学金。

    他GRE成绩全球位列前5%,被称为“宇神”。

    他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。

    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,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。

    2010年父亲肝癌逝世,谢天琴独自抚养吴谢宇长大。为了不让母亲失望,他从小被“训练”得戴着面具才能示人。

    在他特有的面具下,他不光成绩优秀,篮球还打得非常好。他人缘极佳,乐观开朗。邻居们赞美着他,老师和母亲为他感到骄傲。但并没有人关注,吴谢宇内心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。

    在母亲的培养下,他拥有超强的智能和毅力。然而,母亲也“阉割”了他的另一面,作为矛盾冲突另一面的缺点。

    母亲不允许他平凡,并要求他绝对顺从。于是,没有缺点的他,其实强迫而脆弱。

   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用空心病形容这一代的高材生,“他们很聪明,举止恰当,却恰恰少了自己。他们的内心是空的,找不到真实自我的所在。”

    他们只是循规蹈矩的去生活,顺从的按照父母的意愿活着,并努力“让优秀成为习惯”,可他们并不知道,自己现在的生活究竟是自己想要的,还是父母想要的。

    就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:“我们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当中,习惯于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,往里面填东西,而恰恰忽略了,他是一个人。良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才是关键”。

    4

    知乎网友@依依陌路分享了一个十分感人的育儿故事:

    这位网友是一个老师,而她的儿子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。

    一年级一次考试中,她的儿子只考了33分,和同事同班的女儿一起下楼。同事的女儿挥舞着试卷说,“妈妈,考试了,我考了99分!”他也高兴地喊:“妈妈,考试了,我考了33分!”

    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都笑死了,面对如此“丢人”的情况,这位网友并没有骂他,而是抱着他笑了:“哦,考试了啊,妈妈知道了,去玩吧。”

    从小到大,这位妈妈都极力尊重儿子的需求,非常耐心地倾听儿子的真实想法。而她的孩子也从一年级的33分,到二年级的50分,再到三年级的70分,一直慢慢在进步。

    到了初中,她的孩子已经变成了班上前三名;到了高中,她的孩子一步步从年级500多名进步到100多名,最后开始有了自己的规划,并成功考上了211名校。

    这位母亲在文章的末尾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我不知道他的未来是不是优秀,但是我知道他品行端正,他有目标,他在努力,他懂得感恩与孝顺,他善良大方,这就够了。”

    就像开头所说的,很多人把优秀看作是成绩好+工作好+挣钱多+娶到白富美/嫁给高富帅。

    但其实,一个人真正的优秀并不是达成以上这些,而是在有着良好品德的基础上,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,并致力于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。

    我们之所以选择让自己变得优秀,是因为我们舍不得让那么美好的自己变得平庸,而不是“我优秀了,别人就会尊重我”。

    你要明白的是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,是被爱的结果。一个人的生命,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!你不一定要多优秀才能开心。

  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,他不一定要有多优秀,但一定要做到内心强大,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通透的活着。无论Ta们优秀与否,都值得拥有一切好的事物。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2468)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