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儿口才老师朗诵一篇好文章需要把握这几个方面

首先,朗诵者的眼睛必须“看到”朗诵材料中的形象,必须与作者互动,并将这种交流传递给听众。 如果朗诵者对朗诵的内容有真挚的感情和一定的态度,那么他的眼睛就能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,传达给听众,引起共鸣,引起传播现象。

反之,如果朗诵者对所朗诵的作品内容漠不关心,只是在口中朗读,而没有沉浸在作品的思想感情中,那么他的头脑一定是空虚的,这必然会表现出 空洞的视野中。 所以朗诵者和听众之间不可能有任何交流。 有的朗诵者在说话之前,就可以通过他那动人而生动的眼睛来吸引听众。 

《老残游记》中有一段很形象的描写:

   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,只见那后台里,又出来了一位姑娘……方抬起头来,向台下一盼,那双眼睛,如秋水,如寒星,如宝珠,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星水银,左右一顾一看,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,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。那坐在近的,更不必说。就这一眼,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,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,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。

王小玉那神采飞扬的目光似乎与每一个人交流,又似乎只与你一个人在进行交流。我们朗诵时的目光要达到这样就妥了。

其次,朗诵者的眼睛也要照顾听众,从听众那里了解他们对你的反应,用他们的反应来控制你的情绪和语气。 因为观众视线的焦点一般在朗诵者的眼睛上,他们想知道你的情绪是否饱满,愿景是否真实。 所以,只有朗诵者与听众有眼神交流时,才会愿意一起进退,在你的带领下呼应和接受你的愿望。 为了与听众有眼神交流,朗诵者最好背诵阅读材料。 如果赶时间准备,一时背不下来,还得看,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材料,还要时不时的看向观众 并进行眼神交流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1706)
大家都在看